时评
有流行病史发热患者转运要“有求必应”
来源:健康报网2021-06-17 08:44浏览次数:

  在新冠疫情防控处置中,相关部门需盯紧发热且有流行病史的患者。这条线是很明确的,来不得半点含糊。遗憾的是,在个别地方,这些患者竟然找不到一条最安全的“转运路线”闭环到达发热门诊。
  6月5日—7日,为检验广州、深圳等7地的转运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进行了实情实景演练。工作人员模仿有流行病史且体温达到38.5摄氏度的患者,拨打“120”。其中,一个城市给出的答复竟然是“自行前往发热门诊”。在有疫情的城市,如此做法,很有可能造成传染风险无法得到及时管控、扩大感染风险面,而且为流行病学调查带来更大困难。
  为什么会这样?细究其中原因,主要是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在应对疫情防控处置上存在漏洞。进入疫情处置应急状态后,院前医疗急救系统没有及时联动,无法实现对有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的转运“有求必应”。
  早在去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发文明确,各地要划拨一定数量的负压救护车辆和专业人员,全力承担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发热相关病例的转运任务。然而,现实中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比如,有的城市“120”急救机构仅承担调度指挥功能,车辆、人员队伍均分散在各医院管理;有的地方即便组建了专用负压救护车队伍,负责新冠肺炎感染者和密接等集中隔离人员的转运,但尚未与“120”指挥调度系统形成联动,导致发热人员拨打“120”后仍然得不到及时响应,难以实现及时转运。
  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各地也仍然保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状态。在此次演练中,北京、天津派出了负压救护车,急救人员按二级防护穿戴;上海的急救人员仅用7分钟即到达现场;重庆、深圳的急救人员均按二级防护穿戴。事实上, 在“战时”,院前急救网络有求必应,把危险消灭在未发状态,应该是各地最基本的态度。无论哪里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做好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医疗服务保障,确保院前医疗急救转运安全高效,医疗机构接收迅速顺利。
  为此,首先要建立一支专门化、专业化的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实现“平战结合”。平时,这支队伍可用于弥补散布在各医院转运急救资源的不足,承担日常院前医疗急救任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以迅速启动,短时间内集结成应急转运队伍,保证能及时、高效、规范、安全地承担传染病例及疑似人员转运任务。
  其次,要完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受理流程。院前急救网络如“120”接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人员运送呼叫时,须按规范程序完成调派和出车任务。同时,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发热门诊管理,保证医疗机构与院前急救网络有效衔接,缩短院前院内交接时间。
  再者,要加强急救中心调度人员培训。在调度环节加强问询,准确掌握有关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调派。比如,受理有发热、呼吸系统症状患者急救电话时,应该主动询问两周内旅行史、接触史等相关情况。对有流行病史的患者,急救指挥机构车辆不能犹犹豫豫,要立即响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