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母乳喂养指南】关于母乳喂养的26条建议
来源:承德妇幼健康服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NDgwMTg4MA==&mid=2247483697&idx=1&sn=85dd76c3830c03f3cf268858243d99c3&chksm=fb77d406cc005d106f93e369a56f07307b2887b3274bb95f99623ded8b372c32a9d7e1f73e9a&mpshare=1&2018-08-06 10:30浏览次数: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不仅为母亲和儿童带来很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对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下面就选取《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中的干货知识,与大家分享。

推荐意见1

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推荐意见2

对患有抑郁症的孕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推荐意见3

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研究显示,当父亲接受婴幼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的专业培训课程后,与仅接受婴幼儿护理知识课程者相比,两组间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推荐意见4

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推荐意见5

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

推荐意见6

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

推荐意见7

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推荐意见8

生后母婴同室。健康足月婴儿母婴同室组较母婴分室组的母乳喂养率高。

推荐意见9

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生后2448h,新生儿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横断面研究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d,粪便转黄时间3-15d,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推荐意见10

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实用儿童保健学》指出婴儿尿量与年龄有关。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新生儿出生后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0.5~1.0ml/kg·h],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推荐意见11

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队列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6h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另一项队列研究显示,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重平均下降4.9%0-9.9%),体重下降程度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分别为5.5%2.7%1.2%

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推荐意见12

采用母乳喂养评估量表可早期发现需要哺乳支持的母亲。

推荐意见13

指导乳母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可预防乳房充血肿胀。

推荐意见14

乳母患乳腺炎时应及时寻求乳腺外科医生的专科治疗,采取排空乳房、休息、镇痛等对症支持措施,必要时用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暂停乳房喂养,但应排空乳房。

推荐意见15

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推荐意见16

高危新生儿生后1h内应监测血糖。

美国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指南建议,新生儿出生24h内,血糖水平应持续>2.5mmol/L;出生>24h,血糖水平应持续>2.8mmol/L,低于上述水平则为低血糖。

高危儿易发生低血糖,出现激惹、呼吸急促、肌张力降低、喂养困难、呼吸暂停、体温不稳定、惊厥或嗜睡等临床症状时,均应在生后1h内监测血糖,以后每隔1-2h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

推荐意见17

无症状低血糖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有临床症状或血糖<2.6mmol/L时可静脉输注葡萄糖。

推荐意见18

按需哺乳(频率≥8/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推荐意见19

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推荐意见20

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时,不建议光疗和其他治疗。

专家建议如果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长符合正常速率,尿、粪便的颜色和量均正常,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需要治疗。

推荐意见21

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允许母亲在婴儿光疗间歇期进行母乳喂养并照顾新生儿。

推荐意见22

对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推荐意见23

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世界过敏组织2010年和欧洲胃肠营养肝病学会2012年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管理指南中,均建议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鼓励母亲继续哺乳,但母亲的饮食宜回避牛奶制品,同时补充钙剂(800-1000mg/d);若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咨询治疗。

推荐意见24

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乳母过多补充液体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推荐意见25

母乳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不足时,应详尽分析母亲与婴儿双方的原因,必要时转诊至相关专科。

推荐意见26

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