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怎么健康地过好日子——第三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见闻
来源: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11-09 10:09浏览次数:

  生命健康的奥秘就藏在每天吃、穿、住、行的点点滴滴之中,而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就是研究怎么健康地过好日子。11月4日至5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对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它距离我们生活有多远?企业、学界、医疗机构正在开展哪些探索和实践?

  走进样板间

  在此次大会开设的展厅中,目之所及的生活产品都有科技元素。“展区分为卧室、卫生间、厨房、办公室、健身房等区域,展示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到哪些前沿科技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可做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工作人员彭菲介绍。

  记者在卧室展区扫码打开了一个微信小程序,戴上对应的脑电波感知头带,坐在检测仪对面,根据提示音睁眼、闭眼、凝视、放松……6分钟后,小程序里就生成了一份综合评估大脑状态的报告。

  “这套系统收集的数据指标可以反映脑健康情况,情绪状态、疲劳程度等,并提出改善建议。”展示这套大脑健康导航系统的工作人员介绍。

  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怎么吃?“对于患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人群,我们开发了不同配比的套餐。”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着装在不同颜色小盒子里的餐食,“它是提前烹饪好的,快递冷链送达,在微波炉加热3~5分钟就可以吃。每日三餐配比遵循健康营养原则,比如全天食用不超过6克盐、不超过30克油等。特别是,有线上的管理群,群里有医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方案。”

  一张眼底照片,预测慢性病风险。记者坐在工作展区的视网膜筛查的眼底相机前,按工作人员提示,拍摄了一张眼底照片。一分钟后,检测报告会展示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的指标数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由医生和工程师对百万张的视网膜照片数据进行标注,机器学习之后,系统就可以实现筛查功能。

  如厕也可以筛查18项尿检指标。“智能马桶的背面装有试剂盒,使用前在马桶对应的App上选择检测;使用结束后,App会快速生成检测报告,内容包括白细胞、肌酐、酮体、尿比重等,提示健康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健康生活建议。”健康检测马桶展示区的工作人员介绍。

  除各式各样检测仪器外,表达性艺术展区带来的是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参与者可以通过绘画、乐器、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察觉并表达出感受,缓解压抑的情绪,让身心更加轻松。

  在现场,工作人员引导记者站在一张大树图案的壁纸前,这棵“生活方式之树”上挂着“五个果实”:运动、饮食、睡眠、心理和社交。

  “您可以选择自己当下最关注的一个方面,然后拿起适合自己心境颜色的彩笔,在白纸上涂鸦。关注这一体验的过程。”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艺术表达,可以对内心世界看不见摸不到的感受具象化,从而进一步理解领悟,创造性地处理现实的困扰。

  助力零级预防

  “中国现在面临两大公共卫生挑战,一个是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另一个是非传染性慢性病,包含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疾病,这些疾病都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指出,“医学上常讲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目前我国很多资源投在二级预防,也就是疾病治疗上,现在开始尝试前移到零级预防和一级预防,零级预防中唱主角的就是生活方式医学。”

  生活方式医学的定义是这样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针对慢性疾病的成因,通过使用非药物、非手术的生活方式干预手段,以预防、治疗和康复慢性疾病为目的一门新兴医学专科。

  “目前,生活方式医学已经成为大多数慢性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特殊的系统理论体系。它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专注于为每位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处方。它开具的运动、营养、睡眠、心理调节等生活方式医学处方,与包括药物、手术等在内的方法共同构成了综合诊疗方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工作人员李婧介绍。

  1988年,流行病学专家恩斯特·温德首次提出“生活方式医学”的概念。2020年,我国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该学科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李婧认为。

  探索更多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呈现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态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预计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的规模达到16万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合作完成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梳理了当前生活方式医学发展的现状和挑战:百姓医疗健康消费发展迅速,但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还显不足;机构层面“重医轻防”现象明显,区域层面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凸显,影响服务的供给水平;生活方式医学服务的付费机制问题仍未解决,相关的筹资补偿机制还有待探索完善等。

  在推动重点产业、细分行业和产业生态的发展方面,《报告》提出六点建议:一是重点发展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健康领域,拓展新的产业链。二是发展骨科、神经、心肺、儿童等康复医学细分学科,并围绕学科发展推广完善康复的服务体系。三是强化健康管理产业的多业态模式,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四是推动银发经济向重点区域集聚,壮大国内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布局。五是推广发展特色健康体育产业,吸引年轻人康体健身。六是鼓励健康生活方式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积极拓展。同时,加强制度保障,进一步挖掘并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此次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生活方式医学联盟会员单位的授牌仪式。该联盟自2022年9月成立以来,已有93家单位加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探索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李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