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12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积极作为,取得显著成效。受此激励,多个省份积极借鉴相关经验,大力推动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目前,14个省份已设立148个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基层试验田”省级梯队加速壮大。
“选好试点是关键,精准定位小切口”
江苏省于2023年7月启动建设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该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姜仑说:“建设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选好试点是关键。试点地区不仅要有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还需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
以此为主要依据,江苏省以地方申报自荐为基础,历经集中讨论、二轮筛选等流程,最终确定了首批8个综合试验区与4个候选综合试验区。这些综合试验区分布广泛,全面覆盖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城区、涉农区、县(市)等不同区域。
姜仑表示,开展基层改革创新需避免贪大求全,要将当下最紧迫、最棘手的难题作为改革的切入点,“精准定位小切口,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该省东台市持续探索并完善数字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成效显著,该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高邮市通过建设“健康治理型”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创新推出家庭医生赋能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行政﹢技术”新路径,相关举措被省政府信息专报采纳。
江苏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改革创新积极性高,与上级激励紧密相关。姜仑介绍,江苏省政府把“强基层”纳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明确对在基层医改中有重大突破的地区进行激励;将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慢性病筛防中心、基层中医馆等建设工作列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大力推进。
在督导考核方面,连续两年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占比”“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纳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水平”纳入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上述举措有力激发了各地党委政府‘强基层’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姜仑说。目前,江苏省昆山市、东台市、高邮市、宿迁市宿豫区等4个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彰激励。
“基层改革创新,要注重从顶层破局”
去年8月,湖南省遴选确定首批10个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会上,该省湘潭市雨湖区副区长伍颜作了交流发言。
“开展基层改革创新,要注重从顶层破局。”伍颜介绍,该区成立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在“破保障不足局面、破单线作战局面、破队伍能力不足局面”3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为支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雨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财政保障从60%逐步递增至100%,实现“公益一类”保障,财政资金增加了近一倍;医疗、医保、医药调整为同一位副区长分管,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三医”工作,有力推行了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据实支付等一系列松绑政策,有效促进基层首诊格局形成。开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不设起付线,按照70%比例支付。2024年,享受“两病”门诊待遇就诊人次数较上年度增长68.1%。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伍颜介绍,雨湖区财政设立人才培育专项基金,以培育“能看病、懂管理、善预防”人才骨干为目标,构建起“理论学习—跟岗实践—成果转化”的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该区通过“3个100%”激励措施,盘活“存量人才资源”:100%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目标责任制考核,100%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班子副职公开竞聘,畅通人才晋升“双通道”,100%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员额制管理,区域统筹实施设岗定员流动。上述举措正在持续激发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从会上各地交流的创新举措来看,人工智能(AI)正在全面助力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雨湖区紧跟‘AI﹢医疗’发展大势,提高基层服务效能。”伍颜介绍,在雨湖区打造的双向转诊综合智慧平台上,区、乡、村三级医务人员在电脑端或手机端即可实现“一键式”双向转诊。在“智慧公卫”平台上,AI技术分析发现的体检异常数据,能够自动分流至相应家庭医生团队,实现“数据跑腿、医生跟进、患者受益”。此外,该区还打造全域应用的“智慧医助”系统,AI辅助质控病历达35.22万份,病历规范率达96.7%,诊断符合率达96.66%,处方合理率达95.17%,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行为的规范度。
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的积极推进,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卫生健康领域改革创新的示范效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负责人表示,鼓励国家试验区所在地区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动试验区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起“国家—省级—市级”多层级试点格局,积极探索并形成契合不同区域特点、不同省情实际的改革发展模式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