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5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肯定了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的工作成效。这让2025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的与会代表们倍感振奋。会上,大家围绕做好药品采供用报工作深入交流经验做法,分享心得体会,在相互启发和借鉴中鼓足了干劲儿。
迎着春风送暖,伴着花木争姿。2025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为新的一年锚定了奋斗目标,吹响了从“聚力”到“加速”的工作号角,解决群众用药问题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构建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新格局
小药片蕴含着大民生。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药品配备种类少、上下转诊用药衔接不畅、药品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给群众用药带来不便。鉴于此,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配套制定了基层药品遴选指导原则,明确县域内药品联动管理机制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实施步骤。这是破解基层用药难题的“中国方案”。
在大会交流发言环节,与会代表们分享了当地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我们聚焦基层药品采供用报各个环节的堵点、难点,创新推行‘八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用药目录、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药品储备、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药师管理、统一处方审核、统一药品结算、统一药品下村,推进药品供应和服务下沉,探索出紧密型医联体内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的‘赣州实践’。”江西省赣州市副市长连天浪说。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打造由3家二级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和236个村卫生室组成的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暨审方中心“药事服务圈”,实现“用药目录、药品采购、管理运行、药品储备、药品配送”全流程联动管理。惠民县委书记王玮介绍,该县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域集中审方中心,县、乡、村三级处方实现前置审核。2024年,全县累计审核处方110余万张,处方合格率提升了8个百分点,基层合理用药水平大幅提升。“通过建立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既满足了群众就近就便用好药的需求,也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更加紧密,县域内就诊率由2023年的60%提高到2024年的90%。”王玮欣喜地说。
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是治理基层用药难题的“良方”,创造性地将药品、药学服务和药物政策在基层贯通起来,为完善国家药品制度增添了新示范、注入了新内容。自《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 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出台后,各地不断聚力推进,2025年更要加速推进。会议提出,今年,要以省为单位建立县域内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4月底前,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要全部完成用药目录的规范遴选调整并建立动态优化机制,评估指导配备药品数量低于省域内乡镇和社区配备药品平均数的乡镇和社区增加用药品种,村卫生室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基本与乡镇联动。此外,推动各地依托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统筹建设县域中心(云)药房。年底前,县域中心(云)药房建设率在50%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探索启动居民连续用药记录管理机制建设,以患者为主索引,以老、幼、孕、慢性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通过药学门诊、住院药学监护等渠道,连续动态记录县域内居民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就医用药数据(药历)信息,优化基层药品使用结构,促进科学精准用药。
激励药师队伍和药学服务发挥更大效能
药师是医、药、护、技四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药政管理向药政治理转型的人才支撑,更是推动高质量药学服务均衡可及、满足人民群众迫切健康需求任务的重要承担者。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患者多病共存、跨科就医用药现象明显增多。药师在药学服务供给端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但激励药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价值和独特作用方面还缺乏整体规划和制度设计。医疗机构开设药学门诊和提供住院用药监护的比例不高,药学服务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
药师队伍如何建设?如何激励药学服务发展?药学人员最有发言权。此次大会特别设置了专题交流环节,邀请药学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畅谈个人体会和意见建议。
“审核处方、药品调剂等是药学基础工作,但尚未有明确成本分摊机制,而现有的药学服务收费远远无法覆盖成本,药学服务发展受限。与此同时,群众对高质量药学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封卫毅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药师培养培训体系,探索建立药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动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药学服务,扩大药学服务收费范围,体现药师独特专业价值。
可喜的是,药学人员的期待正逐渐变为现实。2024年,在财政部支持下,中央转移支付“紧缺人才—药师岗位培训”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实施,其中为991个县培训处方审核调剂岗位药师1111人,项目完成率达99.8%。国家卫生健康委还积极与国家医保局沟通,助力北京、河北等20个省份出台药学门诊和住院药学监护等药学类服务收费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的战略部署,协力各方健全完善激励药师药学服务制度机制。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组织调整优化药师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处方审核药师岗位培训今年将重点向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倾斜,年内再覆盖全国1000个县域。
在激励支持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药学服务方面,会议要求,各地要认真落实“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部署,重点推进三级妇幼保健院或儿童医院开设妊娠哺乳药学门诊,打造药师药学服务“金名片”。
在这方面,重庆市先行先试,已探索出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目前,全市已有129家医院开设了245个药学门诊或医药联合门诊,累计服务超6万人次。其中,市妇幼保健院开设了胚胎移植、妊娠哺乳、围绝经期等领域的药学门诊群,并通过建立妊娠期药物暴露登记平台和实施孕期药物暴露个性化分析干预,避免了人工流产700余例次,为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贡献药学智慧。”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说。
提升短缺药品机制化治理水平
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也牵动着医疗机构以及广大群众的心。会议介绍,过去一年,短缺药品信息协同监测与分级处置质效实现新提升。有关部门印发《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分级应对处置工作的通知》,实现工作机制化、流程化、规范化。全年上报约1.6万条药品短缺信息,上报机构数、报短缺条数、地方建议国家应对处置数较同期明显下降。全年省级以下短缺药品信息持续实现100%应对处置。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内的品种全部在产,配送率达90%以上。
一些省份的工作做法颇具亮点。河南省依托短缺药品直报系统,推进“机构规范报送、县区及时处置、市级组织调配、省级统筹协调”三级应对机制。该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红乐介绍,对区域性短缺和因价格原因短缺的药品,采取协调加大区域间统筹供应、及时函告医保部门协同解决等方式;对易短缺品种,要求生产企业做好原料采购;将8种易短缺药品纳入省医药储备目录,省医药储备额度达到2亿元;加大医疗机构储备量,调整省急(抢)救药品目录,要求各地、各医疗单位储备不少于3个月用量。
湖南省在省级层面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仓库,2024年共储备67个短缺药品、急(抢)救药品品种,储备额度达1833万元,以保障全省范围内短缺药品供应。
今年2月,国家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全体会议部署了5项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强化跨部门横向协同和行业纵向联通,提升国内药品生产供应链的安全水平和韧性。此次大会要求,2025年,要以机制化治理水平建设为关键,整体提升全国短缺药品应对处置质效;省级充分发挥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会商联动机制作用,协力掌握本地药品供求状况,做到底数清、问题明、政策准、效果好;研判季节性疾病发病趋势和药品短缺风险,明确重点病种和用药需求,提高应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确定了10个方面涉及药政部门的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基层用药采供用报联动管理机制,注重儿童、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用药,推动完善药师药学服务收费机制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谋篇布局之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会议提出,以引领性药物政策为突破,推动完善国家药品制度;以深化政策体系为重点,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创新药政协同治理工具为导向,深化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拓展应用;以创新惠民为着力点,持续提升创新药、特定疾病药品等的应用管理质效。
当前,群众用药还存在现实困难,急需在更多层面多点突破。会议强调,要以“赶考”的清醒,握紧“接力棒”,跑好“接力赛”,加快构建药品供应保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持续增强药品供应与药学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